今年上半年,我们团队开启了一项暂定名为“屏南Ai助手”的开发建设工作,我们想通过自然大语言模型+知识库的方式,训练出一系列可用于屏南文旅、文创、在地研究和实践等领域的AI智能体,实现屏南游客、创作者、研究者、实践者、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自然的聊天方式与屏南AI助手互动,轻松获取各类屏南文化和在地信息资源。
屏南拥有丰富的地方文献、历史档案和田野数据。近年来,随着更多文创实践者、研究机构和文创项目在屏南的不断发展,大量新的研究数据和田野档案不断涌现。为系统整合这些宝贵资源,我们希望通过“屏南AI智能体”项目,将这些“大部头”资料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田野数据集成到知识库中,并结合AI技术,以简明、灵活的方式呈现给用户,打破信息壁垒。对于游客和创业者而言,这是获取文化与商业信息的“快速通道”;对于研究者和创作者而言,这是触手可及的“屏南资料馆”,实现新旧资源的融会贯通,为屏南文创和在地研究提供丰富而鲜活的内容支持。
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屏南AI智能体,为“乡村振兴屏南人才协作网络”的成员提供一个“针线包”式的在地实用工具。这意味着项目不仅提供信息查询,更会针对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为在地人才提供“量身定制”的数据和内容支持。例如,乡村创业者可以获取文旅和文创项目的成功案例和商业建议;在地研究者可以从丰富的田野数据和地方志中获得灵感,为乡村发展提出可行的方案;而本地实践者能参考社区合作、文化传承的操作方法和经验,从而获得实用指导。通过这种“针线包”式的服务,屏南AI智能体为在地发展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支持和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中的各类人才实现共创和联动。
当前,我们已完成AI大语言模型管理系统的部署,构建了“屏南文献”“在地研究档案”和“在地实践经验”三大知识库。
基于我们对每个Ai助手进行的身份定义和训练,这些助手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为用户提供即时解答,包括旅行规划、创意灵感、在地研究资料等。通过这些助手,我们初步实现了让地方知识在日常使用场景中活跃起来,让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获得屏南的在地信息和资源。
接下来,我们将在屏南县委和政府的指导下,进一步推进屏南县委组织部与屏南县在地社会美育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乡村振兴屏南人才行动协作网络”行动计划,联合多方研究机构共创“屏南知识库”,创建使用场景更为丰富,价值更为多元的智能体应用,并将知识库和智能体应用开源给屏南在地研究机构和实践者。
未来,这些智能助手将可逐步对接给屏南各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和官网等媒体平台,助力更多文旅、文创、人才机构利用这些年来屏南研究者和实践者共同积累的知识资源。通过这一开放共享的平台,屏南的各类机构将更便捷地获取本地文化和研究资源,为屏南的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