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有大学生要到村里实践,由我们来设计实践方案,我都会在想,当代年轻人究竟要怎么参与到社区建设(可能也谈不上建设这么宏大的词)?
乡村需要年轻人注入活力带来更多可能性,因此号召年轻人走向乡村的声音越来越多,但这些满怀热情的年轻人来到乡村之后又会出现迷茫,我究竟能做些什么?与目标明确的乡村创业者、三下乡学生不同,多数进入乡村的外来人其实更多是来自各行各业,身份不一,可能是高校学生、家长、城市打工人……他们的驻留时间有限、经济能力有限……但或许同样希望能与社区有所互动,这些奔放理想该何以安置?
但从我们自身的角度来看,即便是从公益发家的乡创人,我们在乡村需要面临的工作并不比城市少,即便我们希望能够不辜负年轻人的热情,我们所能做的范围和努力也很有限。
二者之间如何平衡呢?
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扭蛋机。
假如在村口有一个灵感扭蛋机,不管何时何种身份来到前汾溪,想为这里做些善良小事的人,都能够自发从这里拿走一个灵感,像是带着某种任务/使命和村庄产生互动,似乎一切都会变得丝滑起来。
我们只需要在不断的在地行动中收集灵感、投放灵感,比如为村民拍一组全家福、要到一碗免费的蛋茶、和村民约一次晚饭、在村里找个阿姨为她化个妆、为村民的农产品拍拍照发一条朋友圈……
当然,这些都仅仅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抛去了投入、维护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等等这些更现实的问题。但还是希望可以有一天能够实现叭,青年参与社区营造是一个需要持续探索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