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前汾溪

2024-06-04 18:20:05
1
157

“中国美术学院宁德乡土学院”坐落在宁德市屏南县屏城乡前汾溪村,距离学院的象山校区有555公里。在这里,我们的学生已经扎根了七年,将迈进第八年。


今年,三位研究生(两位来自社会美育研究与实践方向,一位来自艺术管理与教育研究方向)、两位本科生(公共美术教育专业)在这里完成了毕业创作和论文。他们的驻村时间平均超过一年,更有甚者时间跨度六年,往返次数已忽略不记。平日里,他们似乎在田间捣乱,在村民家闲聊,在巷子里逗猫遛狗,或许在村民眼中他们是“村溜子”,在大众眼中他们的“作品”好像不明所以,亲友们也不理解在一个毫不相干的村里待这么久。但他们自己知道,是在做“微弱的渗透”“微小的改变”“小而美的创造”,而我们都知道,时间会证明一切,一切都在前汾溪村的日常中、生活中。


因为只有回归生活,回到日常,才是艺术发生之地。


从感受力到生活力,需要的是直面现实的勇气,需要的是不间断的行动,需要的是我们用自己身体及创造,在持续的劳作间重塑自我和现实的关系。期间,会有现实的纠葛,有空虚和压抑的缠斗,更有认知的冲突和更新,而我们必须坚定,坚信并坚持艺术的先锋性。我们要“在丈量中想象,在整理中想象,在想象中想象,在建设中继续想象”,才能在“生活”这片土壤里开拓各自的版图;也必须在历程中彼此靠近,互为肢体,递归生长,才能渡过“窄门”,雕塑出新的自我;更需要更新关系的土层,埋下新种子,让万物互联并协作行动,建设更美好的家园。


基于此,他们的“作业”不仅是交给母校,也是交给前汾溪村,更是交给广阔社会。虽然有些村民可能并没有离开过屏南,但他们都知道杭州,都知道我们来自美院,也都知道前汾溪村就是美院。在这里,前汾溪村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村民,都是“作业”的一部分。他们在这里所有的行动,不仅只是知识生产,更是与生命、与生活、与人的深层联结。


或许数年后再回看,他们曾经的挣扎、迷茫、无序早已幻化成根系扎入大地,长出健枝伸向天空;在自我滋养中生成年轮,由一颗树成长为一片森林。


这一切,他们都完成的超乎想象。


至于未来,“不要问,走就是”。

评论 (1)
毕业展“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前汾溪——一场扎根中国大地的艺术教育实验”